2)第六十六章 人才济济_大唐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是皇亲国戚,只要你犯了法,他就会按照律法来处置。

  对于这样的人,这些钻营之人不能不绝望。

  很快的,那些钻营的人消失了,没人敢再想着钻营了。

  “宋璟的威名比朕的名头还要好使。”李隆基得知这一消息后,开个玩笑。

  “人的名,树的影,宋大人刚直无私,诸邪退避,果是不假!”姚崇也是调侃一句。

  就这样,革除积弊之事更加顺lì了,在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

  又过了一段时间,姚崇上奏,道:“陛xià,革除积弊之事,已经按部就班的进行,不会有大的波澜了。臣以为,是该开科取士,招揽人才的时候了。”

  “好!”李隆基欣然,道:“传旨:开科取士!这次,朕要亲临金殿,挑选人才!”

  一道旨意很快就被传遍天下,天下读书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振奋。

  唐朝很重视人才,会重用人才,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这是唐朝强盛的原因所在。

  更别说,李隆基要亲自挑选人才,这就是天子门生了。谁能不振奋?于是乎,读书人收拾东西,赶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与春秋战国的“抡材”大典,汉朝的举孝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取士制度,官员十之八九就是由此而来。

  虽然科举考试在近代没落,被批得体无完肤,然而,不得不说,科举考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这点,或许有人不同意,不过,我要提醒他们的是,看看唐朝那些名相,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科举考试。

  所以,不能因为后世的没落,而否认科举制度的巨大作用。

  这些读书人到达长安后,很快就进行科举考试,选中一批优异者,来到金殿,等待李隆基亲临挑选。

  “陛xià,这是这次科举考试的优异者,还请陛xià过目。”姚崇把长长的优异者名单呈上。

  张说、狄仁杰、王孝杰、宋璟他们都来了,因为科举考试关系重dà,他们也是关心,不得不来。

  李隆基接过,展开一瞧,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

  “好多的名臣呀!”李隆基紧紧盯着名单上的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大为开心,在心里暗道:“开元名相几乎到齐了!”

  对这结果,李隆基大为满意,笑道:“走!随朕去金殿!朕要见见他们。”

  就这样,李隆基率领姚崇他们来到金殿,群臣见过礼。

  “叫他们上来。”李隆基轻开金口道。

  早就等在金殿外的读书人,在太监的引导下,鱼贯而入。进入金殿后。有些人张望。有些人有些小惊惶。也有几个四平八稳,镇定自若。

  “见过陛xià。”他们冲李隆基见礼,睁大眼睛,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一脸的惊喜。

  李隆基岁在弱冠,就有击破突厥,灭吐蕃,征服天竺、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