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百三十节 大盐湖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三十节大盐湖

  察尔汗盐湖比美国着名的盐湖还要大几倍,其中蕴含的资源量也比美国要大,不开发出来实在是可惜了。

  范旭东盯上这里已经有好几年了,只是没有能力开发,这不是资金和技术的问题,还牵扯到政治问题。因此只有赵书礼的回归才是解决的契机,因为跟青海沟通,不是赵书礼出面,他范旭东的面子显然不够看。

  赵书礼一回来范旭东就来游说他,说这里富含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资源,总储量达20多亿吨,足够他们化工企业开采一千年。但是赵书礼考虑的更多,第一是当时塞北还不稳定,第二开发青藏高原他有些顾虑,这里的生态是不是能承载化工行业,这里的局势够不够稳定,这里的当局是不是配合等问题,都需要认真沟通。

  结果很乐观,马步芳马步青兄弟俩很配合,在他们打青藏战争和拒孙战争的时候,塞北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加上地理上毗邻,他们也不敢得罪塞北,毕竟他们依仗的不过是高原的环境,万一塞北较真了,拿下他们不过是翻手之间。更重要的是,马家兄弟很羡慕塞北经济的发展,只是一来他们基础太差,二来太偏远,想发展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但是作为本地人,发展当地的经济是真心和迫切的,就像阎锡山经营山西,张作霖经营东北,李宗仁经营广西一样,贪归贪独裁归独裁,能让乡里乡亲日子过的好点,谁不想啊。况且自己地盘的经济发展了,也能养活更多军队,增加自己的本钱,提高在中国说话的声音不是,这不也是每个军阀的追求的吗。

  所以一拍即合,青海方是很热心的,最后需要解决的就是青海落后的基础设施了,尤其是道路问题,现在他们只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从西.宁通往兰.州。至于铁路根本没有,而要开发盐湖,不可能小打小闹,否则也不用白费周折来青海了,随便在蒙古开发一个盐池就有了,而大规模的开发离不开铁路。

  所以从三年前也就是1933年开始,塞北就开始在青海投资修建铁路和公路了,公路从西.宁通往大盐湖附近的城市格尔木,这里也是西藏跟内地经济交流的纽带,是一个商业重镇之一,铁路则还要从兰.州经西.宁同到格尔木去。

  其实塞北对青海的援助早在中原大战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给与了马家兄弟资金援助,希望他们修建通往塞北统治区的公路,可是最后是钱花了,路也修成了,可是没法走。马家兄弟可是够狠的,他们要来了钱,可是没打算好好修路。把资金都挪用到了军队中,青海太穷困了,好不容易突然多了一大笔钱,哪里舍得扔到路上呢,当时他们认为青海都是骑兵,要什么公路啊。

  但是表面文章是要做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