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帮我们垒…_我的前夫二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速度一定要快,不能拖延时间,不然的话,灶垒好以后,煮饭很慢的。至今我也没搞明白,这话到底是真还是假。

  在母亲家吃完早饭,父亲也跟着我们一起来了,帮着我们垒灶。

  我计划垒个稍微大一点的灶,能放一口大锅和一口平常炒菜用的小锅,那样的话,即使家里来两三个客人,也不用担心做不好饭吃的局面。

  我把灶的位置规划在一进门的对面角落里,靠着壁头,那样屋里的空间会大一些;至于排烟的出口,我安排在了墙壁上,顺着墙壁挖一道槽,用瓦片扣上,抹上泥浆,下面接进灶孔里,上面直通屋顶,再用几块火砖头垒一下,避免从灶孔里飞出的火星,引燃屋顶的椽子,导致不必要的火灾。

  我将计划跟父亲说了一遍,得到了父亲的赞同,牛二娃对这些问题一窍不通,也就任凭我们做主了。

  垒土灶,首先要做的便是和泥浆。这泥浆用的土须是粘性土,先挖一堆土,中间掏个小坑,然后去河里挑水把土阴上,再把稻草用砍刀斩断之后,当做穰子一层层撒上去,便可开始用锄头或者钉耙搅拌。待把泥和好后,要一遍遍摔打,直到黏糊上劲为止。

  家里垒土灶,有两种款式,一种是鸡窝灶,一种是炉桥灶。

  鸡窝灶,顾名思义,跟鸡窝一样的形状,火力不大,但比较省柴火,保温时间长,掏灰费劲,需要用铲子一铲一铲地掏出来;炉桥灶,需要在灶门下面留一个槽,方便掏火灰,掏的时候,随便用啥工具,一扒拉,灰就出来了,垒到合适的位置给铺上一块铁架子,边上糊上泥浆,上面就跟鸡窝灶同样的垒法,这种灶虽然火力大,但是比较废柴火,由于火灰边烧边就掉落下去了,所以保温的时间短。

  由于炉桥灶用的铁架子,需要花钱去街上定做,一是时间来不及了,二来也舍不得花那冤枉钱,我就打算垒一个鸡窝灶好了。

  父亲找来家里一口闲置的大铁锅合着我们自己的炒菜锅,一并倒扣在即将垒灶的地上,用一块木炭,圈出大体的位置和灶的形状,取走铁锅,然后就着圈出的形状,开始码上土砖头,缝隙处用泥浆给黏糊上,再用砖刀给敲严实,一层一层地往上垒起来。

  牛二娃负责挖土、挑水、斩稻草和泥浆,我帮着给父亲递砖头,若是遇上我来不及的时候,牛二娃也会帮着递几块砖头。

  到晌午,母亲叫吃午饭的时候,灶的大体高度和形状已经做好了,下午只管做烟囱和上面浆了。

  下午,父亲找了铁钻,让牛二娃在家里找了几片青瓦一起回到了烤烟房内,开始做烟囱。因为搬家的时候,我们带了一些火砖头下来,将就可以用,便不用在父亲家里拿了。

  父亲让牛二娃站到灶上,用铁钻在墙壁上凿了一道槽,下面凿两个孔直通两个灶孔里,掏走凿下来的干土块,再沿着槽的位置,将瓦片倒扣上去,在瓦片的表面糊上泥浆抹平,使半圆的槽变成一个圆洞形状直通屋顶。

  屋外,父亲搭着木梯上到房顶,取一把锯子,将椽子从中间锯了一小段,用作烟囱的出烟孔。

  我给父亲递上火砖头和泥浆。

  很快地,父亲就垒好出烟孔,下来了。

  最后只剩下,给灶做一个表面光了。

  牛二娃给父亲取了泥浆来,父亲用泥掌将泥浆从底下往上拍到到灶的表面,并用力抹平。

  太阳偏西的时候,整个灶就垒好了。

  收拾完残局,父亲说要试试灶。将两口锅都安放在灶台上,我给取了一把干谷草,父亲点了火放进灶里去,谷草在灶里熊熊燃烧起来,烟也顺着烟囱出去了,没有倒烟的情况。

  父亲舒心的笑了,他说:“这个灶还不错,以后煮饭肯定快!”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