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六章 这不会是真的吧?!_规则系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消息?”

  “就算有个小厂,我感觉二组也起不来,有一组了,二组……”

  “赵院士的水平相当高,如果是他做研发,我肯定看好,但涡扇发动机太复杂,他一个人能顶十个人,也不能自己研制发动机吧?”

  “我也这么觉得,估计这次过后,昆仑二组要大量招人了……”

  “你想不想过来?”

  “过来干什么,我在一组挺好的……”

  一大群人谈论的昆仑二组的问题,好多人都表示有机会也不愿意过来,实际上,大部分人的想法截然相反。

  比如,周恺。

  周恺是昆仑发动机动力组的组长。

  之前赵奕找昆仑组要人的时候,他觉得做高端燃烧室论证没有任何意义,直接派了王志国过去应付,结果很快就听说赵奕的团队,研发出赶超国际水平的高端镍合金涡轮叶片材料,顿时就非常后悔了。

  像是刘建昆说的一样,昆仑发动机组的工作,主要是不断修复问题,也就是‘不断和故障做斗争’,可以选择的话,谁都不愿意不断去修复鼓掌,而是去做高端、先进的研发。

  周恺嘴里说着,“我肯定在昆仑一组”,心里想的却是,“以后二组扩招,就申请过去工作,跟着赵院士肯定比跟着张刚川有前途”,还有,“真羡慕小王啊!”

  不止是昆仑发动机组的人,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人也希望加入到昆仑二组,因为赵奕在材料研发上,展现了惊人的能力,他带领几个人就完成了K03B的研发,直接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

  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单晶镍方向研发工作就有二十几个人,一整个团队工作了几年时间,都比不上赵奕带着几个人做三个月的研发,其中的差别实在太大太大。

  如果赵奕的团队有很多天才,还是能够理解的,但实际上,他的团队值得一提的就只有王志芳和张洪涛,合金材料研发圈子很小,两人都可以说是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熟人了。

  至于李荣茂、沈丙河……

  不认识!

  两个燕华大学新签的副研究员有什么可谈的?

  所以归根究底研发能成功还是靠的赵奕,好多材料研发相关的人员,也都希望跟着赵奕做研发,能快速出成果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吸引力。

  ……

  审查组的人都在动力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的面积也足够承装几十、上百人而不显得有任何拥挤。

  赵奕终于来了。

  他和袁海涛一起走进了操作间大门,马上就被热情所包围,“赵院士来了!”

  “赵院士!”

  “刚才听说你在工作,我们还说让袁队长等一会儿再叫你,打扰你了吗?”

  “这次提前来了两天,不是搞突然袭击,要怪刘经理,他来的太早了。”

  赵奕面带微笑和几个人寒暄。

  等寒暄了几句后,就快速进入了正题,刘成泽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