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00章:大清灭亡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成以上,是紧跟明帝国发展最好的例证。

  帝国部队起初的战术与武器跟这个部落没太大区别,然而现在呢?

  各种先进武器可谓应有尽有,战斗力也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出来了。

  “……臣明白了!”

  追本溯源,就是那个魔童在背后搞鬼。

  活活靠死了大清三代君主,真是大清之敌啊!

  话说那魔童还在世么?

  说不定到自己这,便可以迎来其死期了!

  “贵部落若真心来降,从今往后帝国自然不会亏待。反之……”

  “敬请陛下放心,臣与本部落众人乃是真心实意归降陛下,今后对陛下旨意莫敢不从!”

  在这个节骨眼,胤禛当然要大表衷心,以便讨得新主人的欢心。

  胤禛不会说奥斯曼话,但会说明语,这番话通过翻译之后,易卜拉欣也面带笑容地表示了认同。

  对于鞑靼部落是否真心实意归降,其酋长的话并不能算数,还要查其言,观其行才是。

  易卜拉欣也不担心对方会出尔反尔,因为周边没有其可以投靠的下家。

  他们是不可能投靠明帝国的,否则都会被送去挖矿。

  中欧地区被鞑靼人洗劫一空,对方恨不得杀光他们。

  自己这里是最好,也是唯一能够保护他们活下去的所在了。

  稍后,清国的另一位皇帝弘皙也抵达伊斯坦布尔,正式向易卜拉欣称臣。

  这就意味着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清帝国,从今天开始便不复存在了。

  为了分化这个庞大的帝国,易卜拉欣还特意继续保留了两位藩王的头衔。

  以后就是一个部落、两大酋长,下辖无数个小部落,这样才能避免清部落过于强大。

  不愿意自称部落,易卜拉欣也参考了昊菁皇帝的建议。

  将这个部落称之为清酋长国,由东西两个酋长来掌握。

  除了鞑靼人部落之外,还有汉部落、哥萨克部落、罗刹部落等等。

  帝国有军事行动,清酋长国酒必须动员定额兵力随帝国部队一起出征。

  平时便可以呆在自己的聚居地上,想干嘛都行。

  易卜拉欣也不会找借口扣留两位大酋长,更不会让他们的儿子留下做人质。

  这种归降条件其实是很宽松的,放眼整个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

  在胤禛前去觐见之际,萨利赫又统兵北上,除了收编弘皙的兵马之外,还与南下抢地盘的联军大打出手。

  原本沃伦及周边地区是属于波立的,后来被鞑靼人给夺走了,索别斯基认为现在该地区理应无条件归还给自己。

  萨利赫认为清国已向帝国投降,那么其国土理应归帝国所有,而不是被他国夺走,任何无力夺取该地区的方式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前在峰会上,易卜拉欣与路易十四、利奥波德都仅仅是签署了关于匈牙利及奥地利的边界问题。

  至于鞑靼人的地盘,当时也没有明确说明,这就为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