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章 管他什么获奖者,先搅黄就对了_重生之我全都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身边的人都研究些啥,顾辙好从他预先做好的计划里挑一份跟同学们相比尽量没那么格格不入的,送上去。

  “你想搞电离膜沉积法领域的研究?你这个有点偏材化了吧,既然想做这个,当初为什么报方向要报我们材物。”

  布希维尔教授还算好说话,大致看了一下之后,虽然不太满意,却也不是不能商量。

  顾辙当然不能直接告诉他“因为我将来要拿的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诺贝尔化学奖,如果学历专业是材化,双方都尴尬”。

  所以他只能说:“没办法,这个方向跟我公司的商业目标有关,我做的课题必须产学研结合,听说斯坦福大学在这方面是全球做得最好的,我才来这儿读研。

  另外,我觉得膜沉积法的材料制备研究虽然偏材化,但是研究过程中,却可以分析出很多底层的材物特性原理,说不定能推动理论进步、修正理论预期。”

  当时材料物理的研究,大部分是“先根据当前的理论研究总结出预期特性,然后去研发材料”,

  但也有极为罕见的情况,是“偶然研发出一种完全不符合预期特性的新材料,然后把之前物理学的理论认知稍稍推翻一个小角落”。

  顾辙要搞的石墨烯,当年就是起到这么一个作用的。这玩意儿值钱,并不只是因为它商业上有多大前景——虽然商业上的前景也确实很大。但最关键的,是根据之前的基础物理理论,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可以存在单层原子厚度的纯二维平面材料。

  这种东西的存在本身,甚至跟当时前沿的一些量子场论和量子力学研究结论,是相悖的。最后石墨烯用自己的真实存在打脸了原有理论,理论物理学家们稍稍修整微调了理论后,才算是补上。

  (注:石墨烯的存在究竟违反了之前那些理论物理论断,具体我就不展开了。懒得再去研究那么多英文论文,就算费大劲儿写出来,也没读者会感兴趣的。这本书大家也看得出来在加速剧情推进,把之前挖的坑都填好了,快速过一遍,不水字了。)

  当然,顾辙肯定不会在读研阶段,就直接研究石墨烯,那样的话成果有可能被布希维尔教授分润走。

  所以,顾辙要做的,是其他的电离膜沉积法的材料研究,跟他在明远国际做的PLGA/PVA复合材料相关。

  好在学术界留下几个脚印,证明他“读研的时候研究的就是电离膜沉积法材料”,以后用铜离子膜和甲烷蒸汽沉积出吸附在铜膜表面的石墨烯时,才显得他不是“偶然走了狗S运”。

  布希维尔教授沉吟许久,总觉得顾辙肯定有别的想法,但他也懒得多计较了,因为顾辙很快给他看到了足够的利益。

  顾辙当着他的面,很有诚意地拿出了几篇论文草稿,显然是顾辙出国之前就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