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4章 圣人 诗人和浪子(下)_刘宋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4章圣人诗人和浪子(下)

  到彦之心中趟过无数条解释,但是却从来没有巢尚之此时说的这一条。

  “天子……”

  到彦之并不了解天子。

  但是从他迁都时做的种种,都让到彦之在脑海中将其渲染为一个狠辣、绝情的帝王。

  可之前的何承天,和现在的巢尚之,都在不断击溃着其心中天子的形象。

  那样的天子,似乎和他认识的天子,并不是一个人。

  到彦之闭起眼睛。

  “道不同,不相为谋。”

  最终,他还是选择继续相信自己。

  只是关于巢尚之,他已经不复之前的敌意。

  “天下不会只有一个状元郎。”

  巢尚之也不恼:“但这世上,只有一个巢尚之。”

  到彦之又问道:“那些孩子,你想供养他们长大?”

  “是。”

  到彦之眉头上的纹路更深:“你俸禄几何?莫不是要用谢康乐的钱财供养这些学生?”

  这也是到彦之不认为巢尚之会成功的原因。

  巢尚之自己出身贫寒,并无余资。

  刘宋官员的俸禄虽然远超前朝,但并不意味着巢尚之一个人就能喂的起几十名孩子。

  若巢尚之是在利用谢灵运和颜延之的民生汇聚钱财进行“救人渡世”,那到彦之只会认为对方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然后立即拂袖而去。

  “到将军为何如此询问?”

  “刚才那些孩子去作坊劳作换取酬劳的事你也已经知道了,自然会知道这些孩子虽小,但已是能够养活自己。”

  巢尚之似有所指的对着到彦之说道:“至于为何那么小的孩子会去劳作,难道将军不知道吗?”

  在刘宋以前,两汉、三国、两晋。

  贫困的百姓如果养不活自己的孩子,便会将他们卖给有钱的地主。

  这还是丰年。

  若是战乱、饥荒,那便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这个时候,大的孩子还好,稍小一点的,便只有被抛弃的命运。

  可如今不同。

  至于怎么变了……

  巢尚之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话来总结现在的变化,可通过他走过的脚步来看,这些变化,又确实是存在的。

  “但无论如何,到将军。有我在,总不会变的更差。”

  巢尚之此时也知道了,他和眼前的到彦之并不是一类人。

  即便他们出身相同,但走上的路,却是出了岔子的。

  到彦之深深叹了口气:“打扰了,我这就离开,不继续打扰状元郎的大计了。”

  “不急。”

  巢尚之还是出言挽留。

  “来即是客,哪有不招待客人就让其离开的道理?”

  “而且我还有一事相求。”

  “莫不是康乐侯?”

  “正是。”

  巢尚之想到一路上的种种,还是决定出言向到彦之寻求帮助。

  “康乐侯与我们终究并非一类人。”

  “他不理解这世人会有人为了一碗豆羹果腹而向下跪,也不会理解这世上为何会有父母抛弃自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