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一章 建造小宇宙_重生之超级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神舟文明民众的日照要求。

  对于行星则有另一套限制要求。萧宇打算在小宇宙之中。一共安置大概一千颗行星,行星是为萧宇提供资源的基地,而为了防止被其余文明长久困在小宇宙之中无法脱身的情形出现,这些行星必须能够为萧宇提供所有类型的充足的资源。所以这些行星,有的必须富含铁。有的必须富含硅,有的稀土元素储量丰富。有的锕系元素储量丰富。同时,为了解决岩质行星氢、氦等元素储量普遍不足的问题,萧宇还搬运了三十多颗巨型气态行星。

  在这段时间之中,属于萧宇的舰队最远甚至航行到了两千光年之外去寻找合适的行星和恒星,整个搬迁工作一共持续了足足五十多年。在五十多年之后,在一片较为空旷的宇宙虚空之中,此刻已经聚集了三十二颗恒星,这些恒星拥有相比起来极为接近的轨道,两颗恒星互相之间的距离普遍不超过一万亿公里,这个距离,大概是太阳到太阳系奥尔特云距离的十分之一,可以想见,在这里的恒星密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距离接近就意味着恒星互相之间的引力干扰会很强,如果不加以干涉的话,这些恒星会自己缓缓形成稳定的运转轨道,最终有的恒星将被抛出去,有的恒星则会形成星团类结构。这一点是萧宇要竭力避免的,于是,在这些恒星被搬运过来之后,那些负责搬运恒星的仪器并没有退役,而是继续担任了调整恒星轨道的责任。

  于此同时,行星发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恒星的战场之中,行星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在这一刻它还属于这颗恒星,说不定下一颗就被其余的恒星俘虏走了。这样的变幻,对于居住在行星之上的智慧生物,或者各种建筑物来说,其结局是灾难性的。所以行星发动机也必须维持运转,在有必要的时候调整行星的运转轨道。

  这一团恒星密密麻麻的呆在这里,这样的存在形式是违反宇宙自然规律的,在宇宙的自然演化过程之中,不可能会演化出这样的情况。不过在萧宇的干涉之下,这种奇观最终还是被萧宇弄了出来。

  五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萧宇终于完成了恒星以及行星的搬运工作。而就在这段时间之中,在卢卡三号,五号,以及徐俊珀的带领之下,各项科技也出现了突破,小宇宙受控运动技术,以及大小宇宙联通技术终于从只能存在于实验室之中变成了可以大规模制造的存在。它们的能耗被千万倍的降低,功率却千万倍的提高,小宇宙受控运动技术提高到了可以让一个直径一光年甚至更大的小宇宙以一百倍光速前进的地步,而大小宇宙联通技术则提高到了一秒钟时间之内可以传输一万亿吨物质的地步。

  制造小宇宙所需要的科技已经全面准备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