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章世界那么大_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惜了。”老道士闷了一口酒。

  李志常见了法海,见了洛秋白。他觉得他该去贱贱王船山,这个儒家不世出的大宗师。

  王船山今年其实不过五十岁,只是儒家不求长生,求得是格物致知。

  他虽然年纪相对于李志常而言,小了许多。可是道理深刻,对天地宇宙的参悟,即使比之李志常,也未必逊色。

  这样的人,不能用一般的思想去测度。

  有一种人生来就是证明某个道理的,那就是只有努力过后,才让人知道天赋的重要。

  他就是那种很有天赋的人。

  这个人短短五十年生涯,发生的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的一生着实充满神奇的色彩。

  在他六岁那年。王船山随父亲路过金山寺,拜见法海。王船山的父亲,颇有些文名,所以法海没有避而不见,那夜他们一起赏月,法海忽然让王船山的父亲作诗一首,他父亲一时半会间哪里做得出来,这时,六岁的童子王船山,张口就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当时西湖还有一个老龙未去,听到此诗,还出~水杨波助兴。

  法海虽然高僧大德。也不禁为之侧目。

  于是有心试他一试,以月为题,让其再做一首。

  王船山毫无惧色,信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近十年来此人就隐居在庐山。著书立说,门下弟子无数,隐然间就超越了四大书院。

  他以雄厚的学识,灿如星河的文气,彻底压服了当代诸位大儒,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宗师。

  若非儒家不求长生,不求鬼神,以他的境界,旦夕之间可成天人。

  当然王船山能和黑山老妖一斗的关键,还在于当初夫子留下的一件宝物。

  诸子遗物,非仁智之士,不可驱使。

  这需要自身的道理,和诸子契合才行。

  所以这件儒家夫子所留的宝物,自古以来能驱使的都只有当代最杰出的的大儒,这也是王船山公认大宗师的重要原因。

  那宝物又叫做春秋笔,口诛笔伐,煞是厉害。

  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此笔杀人,丝毫不见血。

  当初夫子就用它诛杀了一位几乎堪比诸子级数的人物,使儒家之道,推行于世。

  李志常没有立即到庐州,而是慢慢悠悠,走过去。

  拜访人这种事,需要心情合适,才适合去。

  古人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他觉得他的兴致现在并不高。

  他虽然是走,速度也够快了。

  不过一日,已经到了现在的南夏都城凉都。

  自北方异族侵入,大河以北的地方,都已经沦陷,大河以南却守了下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夏到底有几百年积累,加上儒家和佛道两门虽然扯皮,也不会让中洲尽数沦陷。

  两家的力量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