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忽悠鹤云兄上船(上)_彻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军围困,筑城于要道处,于陆上隔阻外援,并打造船只,编练水师,封锁水路。那襄樊孤城能坚持几年?别以为蒙古人就不会水,要知道蒙古军中的汉人降将降兵数不胜数。”

  林彻大概记得,再过三四年的样子,忽必烈将会按照这个策略重新开始攻宋,好像这个策略还是一个宋朝降将提供的,所以说,叛徒比敌人更可恶。

  赵鹤云按着林彻思路设想了一番,沉默了良久,最后想通后不寒而栗。

  “若是襄樊沦陷,那我大宋门户顿开,江淮防御将被彻底摧毁,蒙古鞑子从此可以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啊。”

  “呵呵,那时大宋还有能力再次组织起有效防御了么?到时朝廷还能苟安几日?”

  “贤弟,速速随我去见大父,将此危机说与他听,让他上书官家,加强襄樊防御,以解我大宋覆亡之危。”

  赵鹤云从席上弹起,急迫的去拉林彻,就要带着他回府到赵居静面前详禀。

  林彻灵巧的闪身,躲过赵鹤云的拉扯,“兄长莫急,且听我说。”

  赵鹤云没有抓住林彻,虽然急切,却也不得不停下动作。

  “此事十万火急,如何还能等待?”

  “鹤云兄,你怎么还不明白呢?固国安邦,在人而不在险,你去守了襄樊,难道蒙古就不能寻找别的突破口么?几千里防线,总还会有其他薄弱点的。再说了,我一个小娃娃,人微言轻,即使你祖父相信我,朝堂之上那些大头巾有哪个会听我说话?”

  “那该如何是好?”

  赵鹤云已经乱了方寸。

  “是啊,彻弟,你既然能发现这个危机,必然能想出法子的。”

  赵乐燕自从看到坐在尸堆中还能淡然一笑的林彻,便莫名的对林彻有了一种信赖。

  “没用的,朝廷上下不思进取,当权者基本没有想过收复故土,歌舞升平惯了,江浙一带百姓对朝廷也没有了信心,税赋日益沉重,对战争愈发抗拒,只想安稳过自己的小日子。依靠一直防守,能守到几时?”

  林彻对这大宋朝廷是一点指望都不会有。

  “那你倒是说到底该如何啊,总不等就此等死吧!?”

  赵鹤云平日虽然也关心国事,但也没有想过这么深远,毕竟泉州离着战火还远得很,泡在蜜水中的他,只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过下去。

  “可惜彻弟你还年幼,不然统帅一军,必然有所作为!”

  赵乐燕对林彻的看法有点盲目的相信。

  “呵,有岳武穆的前车之鉴,我怎会傻到重蹈覆辙呢?如今,我只想有自保之力,若有万一,便浮舟海上,若是实力允许,便多带些民众,让我华夏苗裔可在海外存遗。”

  林彻只能慢慢透露一些半真半假的想法。

  “真的如此悲观么?”

  “呵呵,据我所知,蒙古铁蹄如今已经席卷了整个天下,这个天下不仅仅是中土,而是如今已经发现的所有文明世界。那欧洲虽然还没沦陷,现在也只是苦苦挣扎罢了。若不是开庆年间蒙哥汗意外身亡,让蒙古西征军暂停了攻伐,说不定现在已经沦陷了呢。说起来,不但我大宋需要感谢钓鱼城的勇士们,其余尚未被蒙古践踏的土地,也一样要感谢他们。”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