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颍川陈氏子年九岁_红楼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躬身一揖。

  林如海受了一礼,开口道:“初次见面,这块玉佩便给你把玩罢。”

  林如海身后小厮便将盛玉的托盘捧到陈颍身前。

  “谢世叔厚赐。”

  陈颍收下见面礼,两人分主次落座。

  林如海抬手饮了口茶道:“你便是养正公膝下的颍哥儿罢,真真是一表人才,英雄少年啊,不愧神童之名。不知贤侄此行所为何事啊?”

  陈颍拱手道:“神童不敢当,小子此行一是奉家外祖之命来祭奠先婶婶,外祖父让我告诉世叔,逝者已矣,节哀顺变;另望世叔多注意家宅内事,勿要一心执于公务,须知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二是让我向世叔请教学问,明岁好下场一试。”

  林如海起身向西边一揖,沉声道:“如海谢养正公教诲,然海王事在身,又多病体弱,已无精力料理内宅,惟舍小家以全国事。至于贤侄只管安心住下,我定然尽心教导,方不负养正公当年授业之恩。”

  陈颍听了暗自撇嘴,知道林如海一心忠于皇室,没那么容易听劝,反正自己也就传个话,也没指望林如海能听进去。

  原著里林如海就是鞠躬尽瘁以报皇恩,陈颍也不知该赞他国士无双还是该吐槽他脑子缺根筋。

  林家列侯之家,底蕴深厚,既不用贪盐运银子也不缺下面的孝敬,只要他愿意让位大把的人盯着这个位置。就因为太上皇点他坐镇盐运,便连任多年,子死妻丧,甚至把孤女托付外家也不离盐政之位,结果落个绝后的下场,何其不公。

  敛去眼中那一丝怜悯,陈颍问道:“世叔可否带小侄往先婶婶灵前磕头敬香。”

  林如海也收起伤感,带着陈颍往贾敏灵前,陈颍上了香,恭敬地磕了头,便跟着林如海去了书房。

  “贤侄如今读了什么书?”书房内,林如海又感慨一番当年向陈颍外祖父陈镜陈养正请教学问之事后,开口询问陈颍的读书进度。

  后世亲戚长辈夺命三问之一——考了多少分。

  陈颍嘴角微微抽搐,“不过粗读了四书,如今刚读到《诗经》国风篇。”

  “不愧是养正公亲自教导,那我便考考你的功课。”林如海捋了捋胡须笑道。

  陈颍拱手示谢,“还请世叔不吝指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能背?”

  “此句出自《诗经》中《国风·王风·黍离》。”陈颍点了点头,便开始背诵。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不错不错,那你可知其意?”

  陈颍略一思索,答道:“知晓我心意的人明白我心中的忧愁,不知者还以为我留在这里是有所求呢。”

  “嗯,不错,虽还有些浅显,但可见是读通了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