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6章 毕自严的第一策_朕的大明朕做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府县官员手中拿一本《鱼鳞册》和一本记录本省内部钱粮流转、征收的《内册》。

  度支司手中再拿一本记录钱粮进出的《度支册》和一本记录交付凭证的《堪合册》。

  虽然他如今的政策是在王国光的政策上进行调整,作为在崇祯时,能将天启后期,阉党搞的收支不平衡的朝廷重新理的能运转的人,毕自严的能力是充足的。

  他留下的《度支奏议》,影响了后来的清代财政政策,很多具体的施行条目,更是雍正执政的重要依据。

  随着毕自严讲完,周应秋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账目考成条例》,给众人讲起了考成法的实际应用。

  巡抚和管财政的衙门,要将钱粮的进出堪合造册,送往度支司、户部核查。

  堪合册与凭证,要写清具体的内容、时间、经办人等事项。

  然后两部会将核查结果送到吏部,供吏部考功司选优任能,罢劣黜贪了。

  若是最终送到的堪合册,算出来的账目,与各部手中的账本对不上,那可就别怪吏部动手无情了。

  “诸位爱卿对此法,有什么看法?”

  待到周应秋讲完,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问道。

  “。。。”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这两人的联手,是早有准备的。

  而且看看这熟悉的一幕,吏部、户部、度支司三方合作,这不就是当年张居正变法的阵容么。

  沉默了没一会儿,身为内阁辅臣的韩爌出声道。

  “如此记账,是不是繁琐了一些?”

  手中有毕自严的奏本的抄本,韩爌看了好大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

  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么记账,很是浪费人力。

  而且,确实不好贪污。

  “繁琐是应该的,防止贪污嘛。”

  听到韩爌的话,坐在他对面的户部侍郎董应举出声道。

  “每笔钱粮出入,必存于两本,乃至于更多的账册之中,有借必有贷,有出必有入,出入必相等,如此才可保证国家钱粮不会入了私人腰包。”

  “可是,此账法颇为繁复,若是不用心研习,恐怕难以掌握,若是想要推行天下,恐怕不知多少人要精心学习才能上任。”

  此时,韩爌也是站在推行政策的方向上考虑。

  “韩辅多虑了。”

  听到韩爌的话,毕自严笑了笑道。

  “度支司查国帑账目之时,很轻松就雇佣了一些精熟账目的账房先生,地方若是行次法,没什么困难的。”

  “嗯。”

  听到毕自严的话,韩爌沉默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

  他想不出什么阻止的理由了。

  “此法的本意,是为了杜绝地方官吏上下起手,绝徇私舞弊之举,然而此法一出,各方官员走动必然频繁。”

  突然,工部尚书徐光启出声道。

  “可若是各方官吏沆瀣一气,将账本做平,不依旧能欺上瞒下,侵吞朝廷钱粮吗?”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