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9章 误诊_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9章误诊

  北方有句俗语说:“霜降见冰碴儿。”一进十月,京城寒意已浓。

  如果按照清时的制度,十月初一生火炉,要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能撤火。

  进入农历十一月以后天气更冷了。

  小院儿是有单独厨房的,在厨房里生火做饭李平安夫妻两个的住处也不会热,徐氏就和李平安商议着要不要给他们建一个炕,睡在炕上他们就不会觉得太冷。

  李平安也觉得应该想一点儿办法了,否则,就算是夜里盖三条棉被还觉得有些寒冷,那是不行的。

  “妈,咱们别在屋里烧炕,我还有别的办法!”李平安说道。

  这段时间李平安可是经常去药物研究所和刘御医那些人学习中医,还经常在一起探讨研究改良速效救心丸的事情,当然,有时候刘御医可也他说过一些别的,还谈到了王公贵族府邸里的人怎么在冬季里御寒。

  旧时最讲究的王公宅邸,在四围的游廊底下都是中空的,有如现在的地下室,上房走廊左右各砌个炉炕,实际地下是一条四通八达的火道。

  正房两边各砌有一座或数座烧煤的火池子,烧起煤后,正房、套房、东西厢房都感觉到温暖如春,烧一次煤碳,能暖和上十天半个月之久。

  凛冽的严冬烧个三两次,就可以熬过最冷的三九天,放在屋里的香橼、佛手、水仙、腊梅,均能提早开花,比暖洞里的,还开得茁盛。

  不过烧一次地炉,耗用煤炭不少。

  解放后一些这样的府邸都分给老百姓了。

  不过虽然煤便宜,可也花费不菲,所以有条件的大院儿除非家有喜庆大事,谁家也舍不得轻易点燃火池子来暖冬的。

  相比这种特意建火道的院子,李平安的小院儿有天然的优势。

  小院儿底下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室,四通八达,绝对可以保持热量的流通。

  这不就是火到吗?

  要是在上面建几个或火池子他们住的正房会不会温度高一点儿?

  “你,你想怎么做?”徐氏听了儿子的想法以后觉得有些希奇。

  秦淮茹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丈夫身上,想听他解释。

  “这个.。”李平安思索着说道:“我想将厨房的煤炉换了,做一个大一点儿的地炉就能往下疏通热量,正房两边在建两个火池子,看情况吧,如果地炉不能保证正房里的温度就将左右两边的火池子也点起来!”

  这个主意还不错,至少不用担心屋子里有煤气。

  不过。

  秦淮茹还是担心的说道:“如果是这样,咱们地下室里的粮食和地上的槐树和枣树有没有问题呢?”

  她最担心的却是粮食,其次才是地上的那几棵树。

  “没问题的!”

  “这样干燥、温暖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粮食的保存,至于你说的那些树,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也弄明白了地下室的构造,槐树、枣树都种植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