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岂因祸福趋避之_六合大拳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誓保一方平安。

  也确实方圆百姓若遇匪来也都跑来袁寨,以求庇护。

  而袁杨氏太夫人则不然。杨太夫人为闺女时家里也是淮南望族,自幼熟读经典。

  实际他们家也是人多地寡,经济来源也就是朝廷的俸禄赏赐。

  杨太夫人的独子袁登三未走读书入仕之途,而在家乡行商,就在夹河集。

  这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后被人喻为百里奚、范蠡这样的高人隐士。

  袁登三也奉母命修寨,此一出大感人心。

  袁母可谓深明大义之人也是受诰封到一品夫人,她命子联系各商号绅士,就在县城修寨,

  袁太夫人道:无城池寨堡,何以安心,宁可变卖家产,也不能等着捻子来拿。

  此寨并非袁氏一家,乃为地方一寨,但袁登三捐白银千两。

  依天险而建,修成之后护城河通沙河,绕寨一周,寨子四关五门,坚不可摧,城头架有红衣大炮。

  此寨也就是后来的水寨了。

  有民谣云:“水寨集铁打哩,捻子来了不咋哩!东门高西门低,城头架有弗朗机,

  一炮打死八十七!要问捻子有多少,河里漂漂都是哩!”

  听着诙谐,但想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也是满目苍凉。

  自此,贼不敢犯。

  其实前边说得挺唬人,也就袁登三等几位了解时事的知道,没那么严重,捻子在东,控着淮河

  两岸,那也是他们的根基所在。捻子多为地方自卫队组成,很少远攻,根本也看不上这点地方。除非清军围剿,沿河布营,不然物资贫乏,不值得做大动作,也就小股捻子做点杀富济贫道小动作而已。

  这事袁成恭也看出来了,但看出来归看出来,还得往严重了说,该防备还得防备,有好处。

  说得快,但那寨堡修得慢。带到落成之时,已是来年五月,鲜花遍野,空气里飘着浓厚迷人的芬芳,让人一梦不愿醒。

  怎么回事,袁家的罂粟有收成了,地里一点没被糟蹋,除了修水寨拆了周边的鸡窝。

  袁成恭带着人起早贪黑刮膏赶制,终于得了个大丰收,一经出手颇感欣慰。

  什么也没耽搁。

  不过后来的湘军剿捻,坚持了曾国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作风,还真得就布了沙河防线。

  那是后话,暂且不表。

  看眼下,各类营生就在这危机重重的日子里的继续进行,大小几战也毁坏了很多店铺,

  所以根深蒂固者就越显实力,只是全地区都歉收,也没什么可赚,就只能走险境,也就是搞那些不正当的买卖。

  袁成孝开始倒腾一些钱币兑换之类以粮换钱又以钱换字画器物。

  袁成恭就联络各方衙门,改了不与官家打交道的传统,倒腾一些军饷调备之类,从中取利。

  经过血与火的洗劫,让这些个商家的关系更铁了,而买卖就更直接了,一些贩卖私盐的勾当也借着有利的水陆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