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 静而不杂为清真_六合大拳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静而不杂为清真

  本来六合拳不提倡依赖器械练拳,但器械又确实有助于练拳。所以在一个阶段上,感悟上了身,非但行走坐卧都可练功,就是随便一个玩物也有助于长进。但这些都是顺手拈来的,若返了回去非要依赖这些逐步入门,视之为不可缺失,那就有点偏执了。

  千斤秤实际是一个如同镢头,辘轳一样的玩物,不过要正经一些。刨地翻土,是体验将整劲打到稍节,也就是镢头刃上,一劈一趟。二截棍三节棍都需要将劲打到棍稍,若是松软的土地,或者刚耕过,一把撅劲下去能将稍节钉在地里。

  出拳拳力大还不算有成,有成是拳力贯出后又多少本出多少都不带回返,顺着那一丝巧妙全给敌人捅进去,只伤人不伤己。若打人一千,自损八百,那就不高明了。所以在实战少的情况下,将一条二截棍耍活,非但力返不上自身,稍一节又碰不上自身,还能打落到一个点上,就算劲路活窜了。

  那稍一节虽然崩弹,链子虽柔似无骨,那两节一合,却能抓能捆,可破长短兵器。

  这是心意。而形意里李飞羽先生返回一套标准的枪架子,以白蜡大杆的顺滑颤弹的返劲中找寻巧妙的运化之法,可谓是异曲同工,只是因为那杆子却非阴阳清晰,而是整条的含着韧劲,所以出来的功夫还是有点区别。

  单从这里边来说,心意的滚裹崩翻,形意的顺活崩弹,而就对那一片难以驾驭的柔韧上,练成之后器械如同手足一般具有灵性,可出随意施展,出鬼迷之法。

  之外,找着这个感觉了,通常要要身子里化,往上求索。这个时间就不是找劲了,而是将身子炼成这样一种形态。所以拳架就比功架高级起来。很多时候的拳架看起来很难看,因为那不是练拳的,也不是表演的,是出功夫的,出功夫的就是跟自己找别扭,等不别扭了,身子也就成就了。

  先是丈八大杆,渐渐躬缩,最后化到筋骨里,成就了身子。

  所以又不能迷恋这些杆子棒子。等身子成就了,身子就是一条枪,再用短兵就更加顺手灵活了,所以形意门使刀剑的高手很多。而剑相对于刀,又有了一个境界。

  在三家完善之前,甚至于少林心意把都是同一本拳谱,少林禅理博大精深,注重感悟,也融入了日常生活与拳法之中。心意把逐渐演变,自成体系。但是因为少林时常受金刚之威严不动所感染,传下来的拳风与河南一支非常接近。

  他们最根本的一把,也是鹰捉虎扑头一把,唤作镢头把;二一把是少林化了的缩身,几乎也是同出一辙。头一把外观最大的特点,就是如同镢头刨地,朴实无华。

  那镢头把,或鹰捉虎扑,若弃了器械,那就是缩了稍节长度,少了一份崩弹贯穿的媒介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