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2章 代地四载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毫无作为。

  要不然为何别人一就任就收获了鲜美的果实,而你任期上只见灰头土脸?

  故而代地官员产生摆烂心理,实属正常。

  人口不足,尚且对于官员们来说,并非致命问题,不是影响他们在代地任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毕竟长安朝廷那也知道代地的情况,哪怕赋税上交得少一些,只要账目没有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过分苛责。

  最让代地官员牙痒痒的,是时不时南下叩关,在边地掠夺的匈奴人。

  那些匈奴人在汉匈之战中被打痛了之后,学聪明了不少。

  他们明白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小股骑兵部队的灵活性,在汉军得知消息,并调动过来之前,就将村落和县城劫掠完毕,快去离去。

  大规模的军团作战,那是根本不碰。

  匈奴人每次犯边的军队人数,不会超过三千人,造成的威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三千轻骑兵,想要进攻代城以及大一些的县城,都没有什么可能。

  但对于城墙薄弱,士卒装备落后甚至没有的小县城来说,等同于灭顶之灾。

  不过在代地为官的那些官员们,却是在心里骂起了娘。

  上头没管税收多少的问题,但不会坐视匈奴犯边啊。

  比起赋税情况拉胯,治下县城被匈奴劫掠过一次,那等同于政治前途全毁。

  大汉当下的统治思想偏向于黄老,因此你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将匈奴拒之国门外是大汉的底线,底线被触碰了,那任由你有谁充当关系网都不好使。

  人丁稀少,耕作难以恢复是代地困境的内因。

  匈奴犯边,长期骚扰地方则是代地困境的外因。

  这两个问题就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代地上方,不将他们解决,代地想要高速且安稳的发展,根本是无稽之谈。

  陈洛来到代地的第一年里,在代城内待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

  除了必要的节日,他需要回来拜访问候刘如意,顺便考教考教他在夫子处的学习情况,再在对方的央求下,讲上两三回的《秦末英雄演义》。

  只是最近自己有些卡文,没有想好熊心、张耳、刘邦三足鼎立后,自己该怎么编下去,好让三家归汉。

  比起曹操,熊心的逼格就低了太多,还不如黥布给刘邦造成的威胁大。

  但一路平推的话,又体现不出先辈筚路蓝缕创业之艰辛,起不到对刘如意的教育作用。

  陈洛倒也不急,毕竟目前他讲述的剧情还在“宴咸阳扶苏赋诗,使囚徒巨鹿用武”,一边讲故事一边想倒也来得及,毕竟有原型以及三国作为自己的参考。

  何况他每次回到代城,不会待上很久,就需要去往地方上进行考察。

  实地了解过当地的情况,才能明白代地目前的困境。

  代地结症不少,想要将“内因”和“外因”恰当地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