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3章 以退为进_知否:我是袁文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3章以退为进

  第二天的对抗演练,完全不出袁文绍的预料,中军两支人马,抽中的对手是忠敬侯和顾廷烨统领的人马。

  最先开始的就是中军和顾廷烨的前军。

  士卒手里的武器都是木制,还被包裹了布。

  按照规定,开始前包裹武器的布都会沾上两种眼色的石灰,身上留下石灰印记的,就属于阵亡。

  鼓声号角声响起,停止后,双方士卒在将领的率领下,结起军阵,朝对方杀了过去。

  双方将领,各自指挥军队不断变阵,杀的难分难解。

  不时的有士卒被击中,留下石灰印记退下。

  双方不断减员,一柱香左右,两方‘阵亡’的士卒,就已经有上千人了。即便如此双方士卒们依旧悍不畏死,气势如虹。

  袁文绍看到这一幕,却暗自摇头。

  若是军队真如演武时这么勇猛,西夏辽国早就被灭了。

  双方各两千人的情况下,阵亡过千,估计占据总兵力的十分二三了。

  即便这样,士卒依旧悍不畏死。

  但是在真实的战场上,一支军队伤亡超过百分之十而不崩溃的,已经算是精兵了。

  伤亡超过百分之三十还不崩溃的,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伤亡百分之三十以上不崩溃的军队,在古代的战争史中,可以说十分稀少。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

  冷兵器作战,正面死伤其实非常少,大多都是溃败后混乱中踩死的。

  古代历史中,有很多以多胜少的案例。

  像什么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打败刘邦五十多万大军。

  其实就是项羽打溃了前面的军队,后面的军队阵型被溃兵冲垮,自然也只能跟着跑。

  现在属于演练,士卒们知道没有生命危险,自然勇不可挡。

  一旦将领觉得这是自己军队的真实战力,上了战场将会非常可怕。

  军中将领稍微有些常识的都知道这一点,袁文绍其实并不担心。

  他最担心的是赵宗全。

  别看赵宗全当过好些年团练使,带过兵。

  但是他却从没有打过仗,最多也就剿剿匪罢了。

  唯一的一次,估计也就平叛那次了。

  但是那次调集的可是西郊大营的精锐。

  西郊大营将士虽然有些疏于训练,大多数连战场都没上过,但是还是有那么几营是上过战场的老卒。

  加上当时城内叛军没有得到有效的指挥,才那么容易平定叛乱的。

  袁文绍看向看台的赵宗全,只希望赵宗全不要错估己方的实力,做出一些不好的选择来。

  半个时辰后,场中已经分出来胜负,中军剩五百多人,而顾廷烨一方则全军覆没。

  接下来的几场,袁文绍完全没有观看的性质,即便后军上场,他都没怎么在意。

  不出意外,最终获得胜利的是中军的两支军队,和袁文绍的后军。

  演武结束,官家对沈从兴袁文绍几个都督称赞有加,丝毫没提处罚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