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太后召见_知否:我是袁文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太后召见

  “陛下,距离恩科开考还有两个多月,如今主考官人选尚未定下,请陛下早做决断。”韩章出列说道。

  赵宗全闻言侧头对坐在他身后,垂帘听政的太后问道:“不知母后对此事怎么看?”

  太后闻言淡淡道:“这次是官家登基加开的恩科,主考人选,官家自己定夺即可。”

  赵宗全闻言转过头来,看向韩章说道:“不知大相公觉得谁来担任这个主考官合适?”

  “回陛下,臣觉得礼部左侍郎何邦元可以胜任。”韩章说道。

  赵宗全闻言深深的看了韩章一眼,倒不是说他推荐的人有问题。

  科举的主考官基本都是礼部左右侍郎其中一人担任,何邦元作为礼部左侍郎,确实有资格担任主考官。

  但是何邦元是韩章一系,赵宗全并不想让他来担任主考官。

  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的人,称主考官为“座主”、“座师”或“恩门”,并自称为主考官的“门生”,这样,就和主考官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科举考试就成了主考官结党营私,培养和拉拢自己势力的一种渠道。

  主考官不仅仅是监考那么简单,不仅其中的策论题是由主考官来出,最后批卷定下哪些人中榜,也是由主考官来定。

  学子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考虑主考官的政治倾向,来进行答题。

  可以说,谁担任主考官,那一届科举录取的进士,不仅和主考官天然亲近,政治倾向也十分相同。

  后来的皇帝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增加了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作为主考官,成了所有进士的“恩门”,所有的新进士都成了“天子门生”,取士大权就转移到了皇帝手中,借此来杜绝官员通过科举考试结党营私的情况。

  然而这种情况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毕竟所有学子都是天子门生,刚中进士的,除了前三名,很难赢的官家重视。

  每次科举录取那么多人,展现能力费时不说,官家还不一定能看的到。

  但是主考官就不一样了,他虽然看中能力,更看中的还是谁跟他一条心。

  何邦元是韩章的人,若是由他来担任主考官,新录取的士子,都会成为韩章一系。

  虽说赵宗全利用江景明之事,已经得到了韩章的支持,但是他对韩章更多的还是利用,谈不上信任。

  韩章察觉到赵宗全的目光,心中暗道不好,知道自己太过心急了。

  然而这么大的好处摆在他面前,他实在做不到视而不见。

  “大相公推荐的人倒是不错,但是这毕竟是朕登基后第一次科举,还是恩科,为了体现朕的重视,主考官的身份还是高一点的好。”

  赵宗全说完,在底下大臣的身上巡视了一圈,最后停在海文远身上。

  “就由中书令海相公担任这次的主考官吧。”赵宗全淡淡道。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