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9章 新世界线_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9章新世界线

  因为附近的区域已经全部禁空,所以腾云在不到一万米高度就突破了音速,整个城市都能听到来自天上的巨大动静,然后看到一条正在不断延伸的白色尾迹。

  极致的高超音速气动设计让腾云加速非常快,伴飞的歼20B还没来得及多拍几张照片就不得不打开加力才能跟上它。

  然而这也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分钟,到了2.5万米以上后腾云就开始往涡轮泵里注入自身携带的氧气,使得发动机的涡喷部分一直工作在最大效率区间并且强力降温,动力完全没有因为高度的增加而有任何衰减。

  在地面机场旁边的媒体摄影师显然没怎么去过航展,缺少飞机跟拍经验的他们几次都跟丢了飞机,再几分钟后就只能看到天边一个黯淡的小亮点,像是湛蓝背景中的掉漆点。

  只有天空中依然在传来震耳欲聋的空爆声,雪鹄当初还有过超音速静音设计,但腾云就没这个必要,所以它的声音特征极其狂躁。

  腾云大致航向是向东南斜指着赤道,这让错过了之前雪鹄飞行的南方民众也有幸感受到了高超音速飞行的震感,并且更加强烈。

  早就到位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更是翘首以盼,他们在十分钟就接到了腾云已经起飞的信号,雷达也已经发现了目标,但很多船员都等着听一听声音呢。

  终于在大概起飞十六分钟后,腾云已经飞过了他们的头顶,此时高度已经接近72公里,是涡扇模式工作的最后区间了。

  一望无际的海天之中忽然泛起霹雳般的雷鸣声,像是鞭炮那般连绵不绝,足足三分钟后才完全消失,动静完全不逊色于火箭发射现场,只是到他们这里已经削弱了很多,船体上已经感受不到明显震动了。

  不过与地面上的暴躁不同,常立海反而有种自己坐在模拟舱的错觉,因为机舱内的安静远没有想象地那么夸张。

  或许是担忧10台发动机带来的震动耦合问题,谢廖夫特意在缓震上下足了功夫,在大气超音速飞行时反而异样地安静,虽然依旧不小,但已经与火箭的特性相去甚远。

  不过这个过程只有约半小时,现在时间已经快要到了。

  常立海稍稍活动身体让自己更贴合卸荷椅,在无线电中确认:

  “现在我们的速度是4845m/s,高度74900;

  30秒后将进入气尖飞行状态,做好准备!”

  “明白!(!!)”

  常立海按下了工作模式切换的电钮,然后稍稍向后拉舵,直到按下的电钮亮起了红光。

  这代表着手动确认仰角做好入轨准备,接下来的入轨过程交给计算机,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手动。

  而那绝对是最糟糕的情况之一,无论手动入轨还是返回都说明一切电子设备都已经完蛋,驾驶员能依靠的除了原始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