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失利II_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失利

  比H50更适合做三级发动机的H80,此时也迎来了第一次实际测试。

  H80的数字后缀是地面推力,真空推力可以达到112吨,差不多相当于土星五号的二级火箭发动机J-IIB。

  8月14日的时候,长征十号发射后两天,新远航天发射场2号工位竖起了一枚新远三号。

  这枚新远三号只搭载了二级,而且这台二级就是郭申所说的可回收二级。

  它按照之前郭申的想法,在四台H240的中间挤下了一台从H50改进过来的H80发动机。

  这枚二级火箭的外观也有极大不同,由于要经过大气层的烧蚀,火箭的整体外表面变成了黑色,那是一层从H2航天飞机隔热瓦上简化而来的隔热层。

  由于保护对象从人类变成燃料罐,所以隔热层的重量和成本都降低了许多,但依然能满足抵抗大气层100次烧蚀的要求。

  同时因为自重增加,为了不降低运力,二级火箭的箭体稍稍加长5米容纳更多燃料,细心的人还能发现它的下面部分多了几个鼓包。

  二级火箭的回收方式跟一般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样,它既不是垂直起落架回收也不是格栅舵回收,而是伞降。

  因为那11米直径实在是太大了,箭体太宽而中央就那么一台H80摆来摆去,对姿态控制的考验高到离谱,理论上可行,实际上非常麻烦,所以想要竖着落到地上是不行的。

  如果要多台发动机启动回收又势必要更改布局,如果用三台H80达到这个目的,那么二级的发动机就要从4台H240变成13台H80。

  且不说太多发动机的死重问题,光是真空版所需的超大喷管就挤不下,所以是真的做不到。

  而现在郭申设计的回收方式是:

  二级火箭分离,然后原来的顶部变成钝圆的光滑面,头斜朝下抵御大气层的烧蚀和保护发动机,进入大气层后,顶部的降落伞弹开。

  这一个降落伞的目的并不是减速,而是通过逐渐释放3个并依次变大的降落伞调整姿态把头朝下的火箭改成发动机朝下,大致调整过来后就抛弃。

  然后就是四个巨大喷口的H240分别朝外张到最大,留足空间给H80火箭发动机开始摇摆减速,一直到海平面上5到10米时近乎悬停。

  这个时候H80突然关机,同时埋设在下方的多个小型固体脉冲火箭点火,让箭体横躺着倒下去。

  与此同时二级火箭尾部的几个鼓包裂开,弹出巨大的气囊,在火箭落水的时候自然就会使尾部发动机朝上,箭体朝下发动机朝上浮在水面上。

  这个时候附近徘徊的拖船就赶过来,搭上铁链将火箭一路拖回港口,回收复用。

  箭体是不怕泡盐水的,更何况还有能抗大气烧蚀的防护层,发动机沾一点点水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