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8章 刘忧孙愁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穆陵关,魏寨。

  大帐内,使者荀俣奉曹叡诏令,向孙权、刘晔二人宣读诏令。

  “……荆宛遭败,诸军退守淯水……无余兵可用。车骑将军忠体为国,宜当恃险,坚守拒战;军师刘晔进策有误,……”

  听着使者宣读曹叡的诏令,孙、刘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脸上看出不妙之感。

  “臣孙权/刘晔谨遵诏令!”孙权、刘晔行礼而拜之,说道。

  孙权收下诏书,与荀俣拉拢关系,说道:“今有劳荀使奔波,权今晚设宴款待,还望足下赴宴!”

  “不必了!”

  荀俣微叹了声,说道:“今值大战,俣岂敢打扰孙车骑。”

  说着,荀俣将袖子里的锦囊交予孙权,说道:“俣从京畿而出,临行之前太妃让俣代传此信。”

  “有劳荀使了!”

  荀俣迟疑少许,说道:“今战事不利,张将军无法东援,孙车骑切不可有失。陛下临行有言,当下无可用之兵,穆陵需守至明岁,不求胜敌,唯望自守险关。”

  “至于朝堂之事,料太妃书信中尽有提及,俣不便明言。望孙车骑、刘军师好自为之,守住穆陵为今下首要之事。”

  “多谢荀使!”

  “不敢!”

  荀俣,荀彧次子。在荀彧去世后,加之荀彧长子荀恽被曹丕所记恨。荀氏一族已无昔日之盛,依靠先辈的旧时之功,勉强位居朝堂之上。

  孙权为了扩展人脉,在京中与荀氏一族关系尚可。今荀俣属于偏向孙氏,否则也不会帮孙璎带信与孙权。

  待荀俣离开之后,刘晔神情不太好看,忧虑说道:“晔献策推将有失,已被陛下告诫。今若非正值用人之际,恐陛下早已降罪责怪!”

  因田忌赛马之策以及张郃用兵的失败,曹叡已没像当初那样器重刘晔。在下达的诏令中,曹叡轻微责备了刘晔,让刘晔继续努力,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曹叡的本意或许是敲打刘晔,让他继续努力。但在敏感的刘晔心里,他已在怀疑曹叡是否怪罪自己,且在担心他是否已经失去了曹叡的宠信。

  孙权了解刘晔心态,安抚说道:“君多有奇策,今国中用兵强者,除大司马、骠骑将军二人,仅前将军张郃。君不举张郃,莫非举夏侯楙乎?”

  “诸葛亮初出茅庐,今合司马懿、张郃二人之力,尚不能败之,与君有何关系?”

  盛赞谋士之语,常为算无遗策,但是天下哪里算无遗策的谋士?

  强如张良,刘邦遇彭城之败、被围荥阳时,他在干什么?

  孙权深知史家在传记中常会为传主美化,既然张良做不到算无遗策,那么刘邦为何没有去怪谋士张良?

  因为刘邦深知谋士就是提出建议,需要由君主直接采用计策。若君主用策失误,自然是自己的问题。反之,为了聚拢人心,谋士献策成功,应当不提自己功绩,当着众人的面去夸耀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