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1章 拉拢豪绅巧立名目?_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是由里甲赔纳的。

  等于说不但白干活,还有可能自掏腰包把不够的税粮补足。

  更别提力役和杂役了。

  徭役是百姓们给朝廷劳务的义务,相当于每一年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这么一批人去干活。

  更让人无语的是,徭役是没有报酬的,不但没有报酬,可能路上所需的一应之物都得是你自己准备。

  你自己带上盘缠带好了干粮,然后一路辛苦赶到某地,还要自觉的去干活。

  所以说血坑。

  至于杂税赋税就更加杂乱横生了。

  最简单的举个例子。

  朝廷让地方官员征税,地方官员一般都是找到当地士绅或前面提到的里甲,然后再由士绅与里甲到下面百姓催收。

  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官员对朝廷请求,今年可能收成不好,可不可以少收?

  朝廷表示那就三十税一吧。

  可到了地方,官员却变了个嘴脸,说今年二十税一,赚了多少?

  等到了士绅与里甲这边,有可能加到十五税一。

  这还只是正税,杂税赋税更是随意摊派,这才让百姓苦不堪言。

  老百姓这才被逼的宁愿给人家当奴隶,也不要当良民了,宁可不要土地了。

  看起来,这一切都好像是朝廷所逼的。

  可其实呢?

  如果按照钱贵所掌握的消息与证据来看,其实是当地官府与刘庞二家勾结,假借朝廷名义随意摊派杂税赋税,逼得百姓们不得不把田地白给了刘家。

  其罪当诛。

  “这杭州知府是谁?”朱楩问道。

  “肖时雨,”钱贵一边说,一边亲自到外面,喊来府内管家,送来一叠纸张。

  因为牛胜守在门前,只能他亲自去取。

  转过身,钱贵把那些纸交给朱楩。

  朱楩拿在手里一看,面色漆黑无比。

  那些正是官府张贴的,关于各种杂税赋税的声明。

  甚至有一张最近的告示还跟朱楩有关,说什么滇王北征塞外,需要一大批粮草,所以临时增加赋税。

  “竟然把主意打到本王的头上来了?”朱楩顿时暴跳如雷。

  “这只是巧立名目而已,”钱贵倒是见怪不怪了,缓缓说道:“由官府张贴告示,而后拉拢刘庞二家苛捐杂税,带动百姓增加赋税。只有刘庞二家带头,百姓们才会交。但是事后他们的钱粮如数奉还,损害的只是百姓利益。慢慢的,刘庞二家越来越有钱,而百姓最后只能把土地都白白给了刘家。”

  朱楩气笑了:“巧立名目,拉拢豪绅,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则是被他们瓜分了。我以为这只是故事里的情节,没想到啊没想到。”

  就连许多情节都一模一样。

  电影里,其实黄四郎比那鹅城几任县太爷还狠,正所谓流水的县太爷,铁打的黄老爷嘛。

  而在这杭州城内,刘庞二家,不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