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朱标,你还不是皇帝_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起来。

  而且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朱楩竟然也端起了一杯酒?

  可他一直不断强调自己才十二岁,还没到饮酒的年龄,可今天怎么兴致这么高?

  朱楩心说,我还是个屁的孩子,我都特么要造一个自己的孩子了我。

  别人不知道朱楩已经正式把自己视作为大人,不然也太不像话了,总之也不可能抹了他的面子。

  于是大家纷纷举杯,连沐晟虽然是沐春的弟弟,那也有二十五岁了,比朱楩大了足足十三岁。

  若不是受到沐春的‘连累’,沐晟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

  毕竟古代的人结婚早嘛。

  大家陪着朱楩痛饮了一杯。

  虽然明朝就已经有高梁烧酒这种度数很高的白酒,不过此时朱楩使用的还是米酒,主要是度数低,不容易醉人。

  醉酒容易出乱子,可别把本来挺喜庆的宴会搅和了。

  他更怕的是那些压力积压了一个月的士卒们喝多了之后酒后失态。

  万一真有哪个营地的部队军旅闹事了,对于这些有功之臣,追随着自己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精兵强将,他是处决还是不处决?

  所以最好别出乱子。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明朝就有烧酒了,那蒸馏技术是不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而且插一句题外话,烧酒就是白酒的一种,而且有历史记载也很早了,据杜康造酒所述,烧酒最早起源于夏朝君王也就是少康,又叫杜康,因此杜康也就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的酒祖、酒圣、酒仙等称号。

  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更有一种说法可以追溯到唐朝,比如李肇写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和雍陶写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等等,都和烧酒息息相关。

  (PS:题外话,之所以额外提这么一嘴,主要是最近网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一种声音,说白酒是近代外国传进来的酿酒技术。靠一个先。)

  毕竟是凯旋的庆功宴,而且还是大获全胜,明军以损失三万人的‘微弱’阵亡率,却消灭了思伦发,乃至俘虏了二十万敌军,更把刀干猛这个隐患彻底歼灭,大家可谓是开怀畅饮。

  这份功绩确实不敢想象,其实从之前的八百里加急捷报传入京师应天之后,满朝文武也在讨论着。

  尤其是关于这位十八皇子朱楩的名号,许多人发现,他们甚至不曾听说过。

  也有人隐约记起,大半年之前好像确实有这一号皇子被册封为了岷王。

  朱楩封王那已经是四月份的事了,以前又是小透明一个,会被人遗忘也算正常。

  可现在,他却成了满朝争论的焦点,就连朱元璋最近开早朝时,也是多次提及朱楩的功劳,只是没再提什么朕之虎子的称谓了。

  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量,甚至已经做出安排,比如年底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