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章 投诚_一蓑烟雨任平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桓德五十大寿,这是桓家的大事,也是建康城的大事。桓家早些时候便盘算起来贺寿宴席,各家都卯足了劲,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讨好桓家。桓家一时热闹非常,可热闹之下,众人也不敢多为肆意,桓家一切举动皆有章法,即便在宴席中,也不肯放松。大抵是怕有心人借宴席忙乱乘机寻事。治宴也如同治家治国一般,各人各有差事、领域,人、物交接自有凭证、记录,宴席虽忙乱,府中平日戍卫如常,各人恪守本分,尽职守则,不在各自领域内,哪怕是走水,也不曾走动。还得是桓家,法治一脉数代研究传承,才能定出这严密周全的人事部署,管教的出奉家规毫不犹疑的家奴。今日这宴席,看似随意无拘,实则都将宾客安置于宴会大堂及花园内,每处关口皆有奴仆,每有宾客出场地,便有奴仆跟随,美名曰服侍贵人,实则防范宾客越界,也防交谈被偷听。桓家家规,若有违反,不论情由,皆依规惩处,无论主仆,无论其他,甚为严苛。也正是有这份严苛,才使这家规在桓家上下心中生根,无人敢挑战家规的威严。大家之中,最怕祸起萧墙,有世家钦佩桓家治家之严谨,也在自家炮制一番,奈何难以一以贯之,每逢惩处,架不住老母、夫人、美妾、子女等各人求情,而总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久而久之,家规只对无权无势的奴仆起作用,有脸面的家奴毫无畏惧,反倒成了倾轧底层家奴的工具。几相对比,可见桓家厉害。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在桓家赴宴觉得不如其他处随意,大家还是陪着笑脸奉迎恭维。桓德并不为所动,桓德秉承祖上法以治之的祖训,并不全以私情论。维护法治,虽然需要数代沉淀才能深入人心,但一旦法治生根,人人依法而行,国家便自然转动起来,若有一环轻纵,动摇了法治的权威,法治的威严便会开始瓦解,再难发挥效用。桓家的厉害,便在此处。他们守着晋朝法治的总开关,秉持法外无情,守护着晋朝法治的威严。

  今日这寿宴,同往年一样,所送礼物价值一律不得超过一金,否则便以攀诬上官论处,这是晋朝对官员设宴收礼的规定,除皇家赏赐以外,宾客送礼超过一金,便按攀诬上官论处,主家包庇的,一并受处。偏有不信邪的,非得花着心思送豪礼。以往各家要么权且收下,要么悄悄退回,桓家耿直,府门前便设当铺先生检验,年年都有几个不信邪的撞上来。

  慕如随刘崇来赴宴,刘崇惯例送上一金,既稳妥又不伤脑筋。慕如贺寿后,便寻了机会与桓郑攀谈。

  “世子,慕如寻得一本好书,世子可能拨冗指点”,慕如道。

  桓郑见罢,便引慕如到亭中,亭子位于花园中显眼处,四周有河渠环绕,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