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1章 新帝同治,不封天子_我有一本气运天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新帝同治,不封天子

  祥兴四十七年九月十二日,天元界与青墟界在域外战场发生激烈对抗。

  战舰横空,仙舟阻截。

  千余真仙殒命,星辰印记归于虚无,青墟界五百余艘小型战舰,成功降临天元界凡间。

  九月十三日,在天下极其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大旭十二岁的太子登基为帝,改元同治。

  给祥兴帝上的谥号为平,尊的庙号为仁。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平这个谥号比较中庸,按照祥兴帝前三十到四十年的治政来说,说一句海清河晏、天下升平不为过,起码也要上文、宣、昭之类的谥号。

  可后面这几年朝廷末期的矛盾渐渐爆发,加上祥兴帝为了身后名和龙庭的排位,一昧的捂盖子。

  导致在受到外界、天灾等因素影响后,大旭国势江河日下,不可挽回。

  平,也算是对祥兴帝前半生功绩的认可了,超出三百年国运,大旭走过来不容易。

  至于庙号为仁,主要是文武大臣,对祥兴帝在位期间所采取的宽松的政策,和对人宽厚、仁慈品德,给予的高度评价。

  说实在的,对于天下百姓有多仁不一定,可无为而治,却是士大夫阶层最喜欢的。

  同时为表对仁宗的尊敬,暂时沿用祥兴四十七年,新年一月才为同治元年。

  同治这个年号在历代王朝出现过几次,在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或者有摄政王辅政的情况才有。

  当然,这种都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一般王朝最多是留下几个辅政大臣。

  大旭眼下就是第二种情况,摄政王辅政,皇帝和摄政王共治天下,以求稳住这行将颠覆的“破船”。

  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地方上的士人豪强,别对朝廷失去信心,并没有所谓的主少国疑。

  以周柏的气运视角看,这就是另类的稳固龙气之法,可以尽量减少气运外流。

  立摄政王,使皇子移封大旭本土,表面上看是分散了龙气,为将来埋下祸患。

  但在改朝换代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此举同样也是增大了大旭延绵国祚的机会,中央有摄政王,地方上有十一位皇子。

  哪怕四十八州最后出四十八条真龙种子,那他们大旭皇族,也可能最多有十二次机会。

  龙气转来转去,还是在自家人手上转,这就是大旭皇族宿老和祥兴帝商议的办法。

  祥兴帝本是想着平平安安改朝换代,自家在龙庭继续享个几百几千年的福。

  三百多年的积蓄,足够阳世皇庭灭了,龙庭还能继续长时间存续。

  然而皇族宿老提出的条件,却是让他决定赌上一把,龙气他尽量少带到龙庭,换来十一位皇子和一位“兄弟”的未来机会。

  历史上的那个煌煌大汉,之所以名传万古,除开其建立的丰功伟绩,还有其连开两朝四百多年的国朝记录。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