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六十一章 晕眩感_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在VR中,用户的视角是随着形象的大小真实呈现的,所以它跟在传统网络游戏里使用一些奇幻形象不一样。

  如果用户在VR中选择了巨人,那么他就会是巨人视角,这样子就会给用户完全不同的体验。

  所以有了幻想形象,会使得VR社交具有更多的传播机会。

  接着就是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与个人形象类似,也是用户身份的代表,前提是要能邀请其他用户到自己的房间。

  空间的装扮,更是代表了用户个性。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意布置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达到,而VR虚拟世界里,正是给了人们这种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还有VR中的用户自定义房间,身份与个人空间,使得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有了存在的身份锚点以及社交主体。

  接着就是破冰玩法,这个呢跟线下社交类似,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活动来打破“沟通僵局”。

  只不过有趣的是,实验的结果就是原本我们以为在VR空间中,因为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正身份,也没有人身危险,所以人们应该有较少的语言沟通压力。

  但实际操作中却发现,VR这种虚拟见面的状态,反而让大家开口说话的压力更大。有很多用户反馈说,希望有面对面文字沟通的功能。

  如果我们把用户直接扔到一个VR空间里,大概率大家是沉默的。

  即便是有几个外向的热心用户,也很难凭空调动起其他用户的活跃。

  目前看,最简单有效的破冰玩法就是共同观看视频。

  这个其实也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家里招待朋友时,会打开电视,随便放一点什么。大家可以随时针对视频内容开启话题点。

  除此之外,VR社交的开发者还应该为用户预制一些小游戏,比如棋牌类、休闲对战类。

  让用户不至于进入房间后,无事可做、无话可说。

  然后UGC创造机制,这个在做VR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发现用户无限的创造力。

  除非VR社交软件的开发者有无尽的开发资源来制作一方的玩法,否则,就需要调动用户的创造力,来增加游戏玩法、来促进传播。

  在VR社交里,赋予用户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创造能力的强弱、便利性,决定了社交中玩法的多寡、二次传播的概率。

  以VR社交里的道具为例。

  一把玩具水枪和一只画笔相比,前者虽然可以促进人们间的互动,但是它却没有创造性。

  创造性的特点在于,不同用户会使用它做出截然不同的作品,在用户群间形成差异和攀比,作品数量远远超出开发者可以提供的量级。

  曾经一位老师利用Alyx中的画笔功能,在游戏里教起了数学,可以引入创造机制的元素很多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