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9章 火种_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师还要额外朝我们借钱借粮食来养活这些人?”

  很多人开始互相交换起了眼神。

  捐几千石粮食,换个“守法士绅”的匾额,是划算的买卖。

  可要是再借出去粮食和钱财,作为工酬,那他们可就亏大了。

  事实上,这既是经济账,也是以工代赈在清代以前从未有过大规模推行的原因。

  便是说以前做工,官府都是直接征徭役,现在做工,官府还得借钱养着你们?那官府为啥不走“自由放任”这条路呢?你们活不下去关黑心知府什么事?

  赈灾有三种选择,而地方官员搞以工代赈,就是选了一条自己最惹麻烦的路,除了真的为国为民不怕仕途毁于一旦的好官,没人会这么选。

  因为在古代,组织大规模以工代赈的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在灾难面前,古代的官府人手非常不够,而且通常守土有责,自保都来不及,怎么组织?即便是组织了,灾民里面总会混进来绿林好汉、类似白莲教等教派的教徒、游手好闲的市井泼皮等等,这些人是不会老老实实干活的,不仅不干活,还会起来闹事,甚至要趁机“举大事”。

  元末几十万民夫修黄河,来了个“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说白了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人一多,什么人没有?灾年乱世,还缺想要冒头的英雄汉吗?

  所以,想要搞以工代赈,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一是有足够人手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官府,其二就是足以镇压任何鼓动灾民闹事的军队。

  士绅们互望了一眼,很快就有人试探性地发问了:“国师说的以工代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押这些白莲教叛军,去做工当苦力吗?”

  “对啊,国师,‘赈’我们能理解,便是赈灾,何谓‘工’呢?”

  “工,自然就是负责水利工程的民夫。”姜星火淡淡解释道,“本国师准备组建一支规模比较大的民夫队伍,专门负责修整水坝、河道、沟渠、泄洪湖等水利工程。”

  “这个规模大,指的是?”

  “怎么也得几万人吧。”姜星火给了个保守的数字,实际上,真正到了以工代赈的时候,肯定远远不止几万人的规模,而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

  但即便如此,这个数字还是吓了松江府的士绅们一跳。

  “几万人?!”士绅们又倒吸了一口冷气。

  毕竟,平日里修桥铺路搏个美名,所需的人手不过是几十人、一百多人罢了。

  何曾想象过这种大规模的治水工程,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当然了,场面多大倒在其次,士绅们心里的小九九,是以工代赈支付给灾民,或者说被收降的白莲教叛军的粮食,从谁那里出?

  士绅们当然不觉得国师会跟宋朝的越州知州赵抹一样好心,还给人发工钱,但是必要的粮食,总该是要出的。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