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十五节 咱也是割命军了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到了五四运动,竟然发生了学生打死外交官的事件。对此事赵书礼有自己的看法,就算外交官签订了什么卖国条约,可是那些是他们能做主的吗,没有【整府】高层的同意,他们有这个权力吗。可学生就是不管不顾,只顾发泄他们的情绪,他们是伟光正的,错的都是别人。而且他们也不敢公然冲击暴力机构军阀【整府】,只能把怒气撒到了没什么反抗之力的文官外交官身上。

  赵书礼给高中生的这第一封公开信,名字就叫《青年们,担负起时代赋予你们的责任》,信中情辞恳切的告诉青年们,中国这个国家背负着深深耻辱,但最大的耻辱不是不平等条约,不是外国肆意欺辱,不是巴黎和会的失败,而是国家疲弱,堂堂中华竟然落到了世界三流国家行列,在世界之上竟不能发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耻辱是属于每一个人中国人的,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并告诉他们雪耻要依靠每一个人,而青年们则是最大希望,希望他们知耻而后勇,担负起众人翁责任,投入全部热情到建设国家的事业中来。

  写完信后,赵书礼又管刘澍要来了中小学的教材,一看教材他大为不满。这些教材在他看来太简单了,他要求刘澍更改教材,将教育内容压缩。刘澍说,这些教材都是从国外翻译的,是很完善的教材。赵书礼告诉他,他太小看中国学生了,这是世界上最会学习的孩子。他们能适应加重的学业,让刘澍组织人把国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共十二年的教学内容都塞到九年中,把中小学改组成五四制,五年小学,四年中学,然后直接就跟大学教育对接。

  赵书礼加重学生课程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教育本来就简单,比不上21世纪时候内容的庞杂,加重一些学生可以承受;二来中国需要时间追赶西方啊,人家可以浪费十二年培养一个大学生,但是中国人浪费不起,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三来也是为了让这群狗屁不懂,却总以为自己是学生是知识分子,懂大道理的学生们,没有空闲乱来胡闹。赵书礼要在学校中榨干他们的精力,要他们除了学习外,没有任何想法去上街闹事游行冲击【整府】。说实话,他确实不太感冒这个时代的学生,在毫无控制力的狂热爱国热情激发下的暴力,尤其是当这种热情被别有用心的组织利用的时候。

  刘澍确实够圆滑,他不拒绝赵书礼,麻溜的去办了。压缩中小学教材到九年,并且还把赵书礼那封公开信放到了教材中,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年的第一课都是学这封信,可谓把马匹拍到了极限。

  时间一直到了第二年的1月份,赵书礼才走出自己的新婚住宅。这段时间,在这栋房子里,他把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