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一十七节 刘嬷嬷府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人达成了协议后,开始漫无目的的随意聊着天,诉说着这几年周围人情风物的变化。

  不时的范旭东给两人斟茶,本来高星桥要的是咖啡,可惜工作人员回来说车上没有准备咖啡,他只能喝茶了。

  赵书礼的眼睛不自觉的望向了窗外,看大了一群群带着行李,甚至是拖儿带女的百姓要么在车站上等候,要么是正在往火车上挤。

  好奇的问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难道是去那里打工的。”

  这样的场景让赵书礼想到了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难道塞北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吗。

  范旭东是地头蛇,这个镇子都是以他们公司的名字命名的,于是他当仁不让的解释了起来。

  “这些人都是移民啊,从各个地方来的,有的是独身闯荡去的,有的是已经扎下脚跟,回家接了亲人去的。大多数是去外蒙的,那里靠近苏联的地区,河流较多森林密布,河谷地带是开荒的好地方。”

  几人喝茶聊天一直到下午,赵书礼才送走了他们,列车才又开始发动。

  一路直到库伦几乎没什么车站,只是在三音诺颜停了一下,库伦以南的蒙古要么是沙漠戈壁,要么是沼泽荒原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人口稀少。

  相比库伦却绝对是一个大城市了,这里历来都是外蒙整治经济中心,王公活佛在这里都有行辕,常常来惨败外蒙的大活佛,因此历史上这里就有一定的基础。但他真正发展起来,还要从赵书礼把这里从乔巴山等人手里夺回来开始。从那时候起,这里通了电,修了供水系统,道路也休整了。

  不过盲目的基建,也让库伦的老城变了样子,原本的中式古典建筑或者蒙古特色建筑大都不见了踪影了,除了活佛宫殿现在成了一个博物馆外,原本留下的建筑不太多了。换来的是,平坦的大街,赵书礼在很早的时候下过一条政令,要求所有新修建的城市道路,主要街道要达到100米以上,次要的也不能低于50米,因为赵书礼对后世的堵车现象实在是印象深刻。库伦的公共交通也不错,东三北四七条大街上都有公共电车运行,因为道路不错,小汽车也出现了。

  他最主要的街道是一条东西向的大道,名字叫做成吉思汗大道,当蒙古人在乔巴山等人统治的时候,不被允许祭拜成吉思汗,不被允许以成吉思汗后代为荣,因为成吉思汗是个侵略者,尤其侵略过伟大的苏联。一种被压抑的感情,当他得到释放的时候就来的格外浓烈,于是当乔巴山等人被赶到北方的买卖城去的时候,蒙古人更加崇敬成吉思汗。赵书礼顺势而为,就把当时刚刚建成还没有命名的大道定位成吉思汗大道。

  没来到这个世界前的赵书礼对成吉思汗其实很不感冒,年轻时候也十分的推崇鲁迅先生的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