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一十三节 视察(1)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制定了四年建设大纲,其他各项计划都按照详细的规划,在专门成立的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正常进行中。但是只有两个内容进展却破不如人意,第一是教育,第二就是医疗了。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而培养人却很困难,不是培养不出来,而是培养人需要时间。跟工业不同,工业只要有钱就能买来设备,建成工厂,然后还能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迅速形成生产力,并在生产的过程中,慢慢锻炼出自己的技术骨干。

  但是医疗和教育就不同了,教育就不用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怕请来了外国教授,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教授。医疗行业同样如此,尽管可以高价聘请来国外的医务工作者,但是培养一个外科医生据说需要十年,别说短时间了,就是四年大纲结束的时候,恐怕也培养不出几个医生来。

  因此此时塞北依旧严重缺乏医疗机构,现在专业化的医院加起来还不足十家,普通老百姓生病后要么硬抗,要么去看赤脚医生或者老中医。

  就算作为塞北的首府和行政中心的归绥,也只有两家专业的西式医院,这两家医院还都是一个人建立的,那就是来自福建的南洋爱国商人黄奕住先生。他在塞北经营着大量的福利性事业,第一个是包头的自来水厂,他在家乡也办了一家水厂,因此是有经验的,当孔韧去福建拜访他邀请他来这里投资的时候,对比他们本地整府他被塞北整府的人情感动,但是他不是干事业的,南洋时候是做运输和贸易,回国后也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因此他决定在塞北建设一座水厂,算是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可没想到塞北是十分保护私人财产的,各项政策十分扶持实业。加上包头城市在整府的强力投入下,发展很快,人口增加飞快,本来打算做福利的水厂竟然有不菲的盈利。

  这些利润黄奕住还看不上,于是打算继续投入福利产业中,他在南洋打拼多年,回国后也跟上海等地的洋人机构关系不错,于是通过教会的关系,从广东博济医院请到几个专业医生,到塞北开设了第一家西式医院。没想到医院也能挣钱,并且作为医疗卫生教育事业是完全免税的,利用医院的利润黄奕住又建立了第二座第三座医院,包头一座归绥两座。

  此时赵书礼就身在归绥的第一所医院——北方博济第二医院,北方博济是黄奕住开设医院的名称,为了纪念广州博济医院给他的支持,医院中除了几个最早的骨干是从博济医院请来的专家外,后来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医生,而这些医生无一例外是从南华医学堂毕业的,南华医学堂则是博济医院建立的医学院,因此用北方博济来命名也算是实至名归,因为这里的博济印记实在是太深了。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