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章 徐海铁路_筑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了。但是在第一批钢珠制成后,首要就是制作轴承。

  有了轴承,再配合稠化的油脂,一切动力系统的效率都会得到大幅进步。得益于轴承和润滑油的发明,使车轮、车轴的摩擦力大大减轻。

  首先就是车辆加工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但铁路可以上马了,而且可以转向的车底盘也应运而生,这样就解决了多轮大车在铁轨上弯道行驶的问题。

  因为铁轨上的运输能力增大,所以车厢尺寸规格也是不断被调整。蒋干带着一干学弟们人不断来回实验测试,总算把专用的八轮车厢做了最后的定型。

  早期的铁路因为要用骡马做动力,所以枕木间又用更细的沙石填平。用骡马拖拽铁轮大车快速奔跑,载货量、速度都提升了三四倍,而且特别行驶起来平稳。

  足足四百里驰道,不说人工、枕木、水泥、砂石的用度都是天文数字,单单是铁轨就消耗二十万石。海州这两年死命新增的钢铁产能,也被它一扫而空。

  两边驿道就用石碾子反复压结实,再用水泥调和沙石浆厚厚浇筑一层。路面的硬化、平整程度甚至超出汴京的石板御街,再无马车陷进水坑无法前行的苦恼。

  之前的驿道运输,一般都用木轮大车装运,一头骡马最多拖拽十五石货,但经常会陷在道路的坑洼里。实在路况不好的话,就只能驮载了,一头骡子不过驮载一两石货物。

  从海州到徐州四百里跑一个单趟,载重的话,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说句不好听的,夏天从海州调拨一点鲜肉去利国监犒赏科技进步有功人员,可能才走半路就成臭肉了。

  现在用骡子走驿道,因为道路平坦,一头骡马可以拖载二十五石大车前行。甚至到了铁轨上,两头骡马合力,就能拖拽一百石的铁轮子大车前行。

  而且沿途设郁洲岛、海州、曲阳、羽山、郯城、艾山、汴塘、利国监、虎山、徐州等驿站,可以用来换牲畜。原本半个月路程,如今日夜不停,一两天时间就到了。

  这条连接海州、徐州的铁路、驰道,总共花费钱粮三百八十万贯。

  花费看着惊人,但自靖康四年开始,京东都护府的岁产已经高达三千万贯,各种岁收一千二百万贯。单单钢铁产能,就从两万石迅速飙升到十万石的规模。

  如果计算郁洲岛到利国监一线的产业分布,以及海州到汴京、海州到运河的货物运输,这条驰道最少承担了都护府整个运输量的六成。

  每年粮食、矿石、钢铁等等货物流量的往返运输高达七百万石,用于运输的费用,即便走水路,也不下三百万贯。这还未算民间运输,以及节约时间带来的巨大效益。

  如今铁路一修,运力成本直降七成有余。每年直接效益就不下两百万贯。相对于道路修筑投入,即便加上乾贞记的借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