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章 唱名_筑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宁和宋应辰的那般雅兴。进士第的排名,可并非只有安兆铭、沈晦、周执羔、朱倬四人的一甲之争。实际上,这一科的进士高达八百多人。

  赵佶能够用心看的策论卷子,也不过是礼部官员推荐上来的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的文章而已。至于三甲同进士出身,就不是他能仔细照顾,大略看看没有太大差池便是。

  甚至为了尽快将殿试名次排出来,殿试结束后,自赵佶以下便要开始匆匆阅卷,一直用了两天才算看完。曾让赵佶纠结的状元人选如今已无悬念。

  倒是一甲的榜眼、探花,二甲之首传胪人选的排定,却又再起争端。周执羔的学问其实更得赵佶喜欢,但是沈晦的年龄却占了老大优势,足足比周执羔大了十岁。

  年龄大,就表示稳重啊。所以,榜眼便是沈晦了?但是原本是要把探花给朱倬的。现在看看,朱倬倒是比周执羔也大了七岁。因此,探花给更年轻些的周执羔比较合适。

  不过这样一来,就有新的麻烦跳出。单纯对比沈晦和朱倬的学问一道。沈晦的策论胜在文笔雄壮,算术优异。但是朱倬却更加稳健宽和,隐隐有重臣气度。

  他二人年龄倒是相仿,谁做榜眼都是名至实归。理智地说,赵佶更看好朱倬这个人的前途。不过若再考虑其他?不说太子的面子问题,这个朱倬却要去海州的。

  那就用不上太好的名次!所以赵佶最后还是取了沈晦一甲榜眼,朱倬二甲首案传胪。

  至于状元,却不再费心,因为他的旁边早就放了一张试卷,卷首御笔朱批着“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卷尾题名:安兆铭!

  第三天便是唱名、放榜、传胪日子,八百多考生再度来到东华门外,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休。大家其实都很放松,因为无论如何,咱们都是功名在身,马上就能做官去了。

  殿试的排名对前四名进士的影响不小,但是对其他人,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烦恼。大宋每次科举取士数百,但是最后青史留名的,不过十数人而已,与殿试成绩干系不大。

  安宁宿酒未醒,还在斜斜依靠在魏发的肩上。“咱们可说好了,如今给你靠一靠,俺只收你一百文钱。你若中了状元,却要付俺三百文呢。”魏发打趣安宁道。

  这时楼上传来一声钟响,随后便看见内侍押班李彦的胖胖媚脸探了出来,扯着他的尖嗓子喊道:“吉时已到,百官觐见!”

  今日的传胪大典设在文德殿。殿前林立手持金瓜的金甲卫士,檐下黄钟大吕齐鸣。新科进士依照鸿胪寺官员引导,列队东华门外的御道两旁。而朝堂重臣则鱼贯进殿。

  没过多久,殿里面便传来山呼万岁之声。随后黄门一声大喝,乐声响起,却是殿试官胡松年从殿中走出,站定东华门下,展开一卷精致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