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师师怀孕了_筑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某的意思,还是多备无患。

  至于算术,以官家的才思奥妙,应该会落在《易经》上下功夫。”宋应辰谨慎道。他已经接到内幕消息,过了年就要超拔去海州担任通判一职,正七品呢。

  大丈夫总算可以施展胸中报复啦!宋应辰意气风发。只不过安公子的殿试,自己是没法再帮你走下去了。“宋某的意思,安公子只向《黄帝内经》、《易经》下功夫即可。”

  安宁点头称是。算术他是不怕的,后世所学题目,就不是这个时代的算术能够理解。但是算术之外,必然还有策论。这些策论的落脚点在哪,也需要仔细揣摩才对。

  此前几届考试题目,宋应辰都有帮他搜罗分析过,基本就是对时局的担忧与思索。

  比如重和元年问的是“财成其道”,后来就有了“西城所”括田天下的定策。那几年,河北汹汹,终于反了水泊梁山的宋江等人。

  宣和三年,天下汹汹不靖。赵佶又问“权时之宜,因革损益”。此后蔡京去相,西军北伐,东南方腊作乱。带来的结果就是北伐失败,金国有窥视中原的野心。

  坦率地讲,赵佶对于时局的铭感度还是相当精准的。只是他每次的对策、用人,都惹出了不小的麻烦。大宋的羸弱、败亡,与赵佶近乎儿戏般的施政方略大有干系。

  他赵佶,根本就不懂得治政之道。也许他的本意是出于善意,可是这份善意后面却藏着太多的漏洞,让他的臣工们有了上下其手,钻营漏洞的机会。

  那么这一次,赵佶会问的又该是什么呢?

  嗯嗯,眼下大宋迫在眉睫的祸事,就是来自北方金国的威胁。赵佶不可能不思考这件事的应对主张。而最大的问题,当然是该如何凝聚上下人心、力量,应对北方变数了。

  其实自己这些年正在做的事情,也全是因为这件事情啊!安宁慨叹。

  怎样给出一个可行的,而又漏洞极少的简单法子。自然,还要能让赵佶接受才行。林师叔的迁都可不是个好主意,赵佶的心病很重。

  不想迁都,就要考虑安定河北、燕京之地。最起码,要拥有钱粮转输的安全通道才行。用海运代替漕运,就可以避开金国对宋军后勤的骚扰。

  即便前线战败,转输的物资也可以及时退回海上,不至于被金国拿去。打仗就是打后勤,金国就是因为缴获了宋军丢在燕京、河北的辎重钱粮,才有余力继续南下围攻汴京。

  而且年后燕京、河北、河东大旱已成定局,到时灾民四起,盗匪横行。朝廷若是利用赈灾机会广挖河池,堆叠田陌,是否也能够限制金国铁骑的速度?

  这些事情,却不是宋应辰能够理解。老宋这个人,适合给人做副手,拾遗补缺,兴办文化教育,他都是一把好手。但若让他去独自领兵,或者治理地方,那也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