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五章 国际化_何日请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得分,都是比我们高出一大截的。你没看明理工的招生宣传材料,满满都是高鼻子的外籍教师,多少考生就是冲着这个去的。”

  “可是,国际化得分,关我们啥事?”唐子风没好气地呛道。

  张建阳替他解释道:“孙主任,你可能不知道,国家刚刚给我们这些大型、特大型企业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我们不要盲目追求洋化,而且特别强调在企业宣传中不得标榜自己拥有多少进口设备。

  “现在我们和东大合办独立学院,冠的名字是东叶大学苍龙学院。如果我们在学院的招生宣传里过分突出你刚才说的高鼻子,没准还要受到上级批评呢。”

  “孙主任刚才那个说法有些歧义了。”范文平赶紧往回撤。

  不同领域里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的确是大不相同的。国际化这个概念,在高校圈子里是常识,各高校的校长凑在一起开会,聊起国际化的话题,绝对不会有人提出什么质疑,大家都只恨自己没钱,聘不起外教,无法送学生出去交换。

  可到了企业这里,国际化居然还成了一件人见人嫌的事情,多几个高鼻子居然还会被批评,这算什么事啊!

  范文平不知道的是,其实高鼻子受批评这一点,也是刚刚才有的事情。在此前,哪家企业不是以拥有进口设备或者拥有几个高鼻子工程师为荣的?

  即使到现在,企业里仍然喜欢进口设备,也仍然认为鼻子的高度与工程师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拥有几个高鼻子工程师,还是很让人觉得忠实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不敢公开宣传了。

  再往后,中国企业慢慢会觉得国产设备并不比进口设备差,进口设备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人家的设备更先进,而只是这种设备过于冷门,国内不屑于制造。高鼻子也不再是技术权威的象征,有些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院,雇一帮高鼻子工程师,也是当民工用的。

  这就是发展阶段的差异,水到渠成,也用不着太过焦虑。

  “唐总,你对外教的理解,可能也有一点点偏差。我们学校里现在聘请外教,主要也并不是让他们当口语教师,而是作为专业教师的。对了,孙主任,你们系不是一直想从德国引进几名机械专业教授吗,你把这个情况向唐总和张总介绍一下。”范文平说道。

  “好的。”孙凡卓应道,接着转头对唐子风和张建阳说:“唐总,张总,我刚才的话,说得有点急了,没解释清楚,可能让你们误会了。我们高校讲国际化,并不是为了聘几个外教来装门面,而是国外有些教授的水平的确很高,而且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我们国内的教师大不相同。

  “引进这些教授,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校里经常说‘远缘杂交’这个概念,就是说同一个学校,

  请收藏:https://m.ujer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